辽宁男篮将张镇麟交易给上海久事男篮,上海队支付了可观的转会费用(具体数字未公开)并送出两名年轻球员。
张镇麟与辽宁队剩余一年的B类合同将随之转移至上海队,之后将签订D类顶薪合同续约。
虽然目前两队尚未正式宣布(但很快就会),但这几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CBA再次迎来了一个重磅的交易事件。
帝哥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
这既是张镇麟个人职业规划的选择,也是CBA资本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从个人角度来看,他需要考虑家庭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去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早就想说的一句话,现在可以表达了:从上赛季张镇麟在场上的精神状态来看,他其实已经有了离开的念头,这不仅仅是伤病问题,更是他失去了斗志。
他在辽宁效力期间,五个赛季共出战178场常规赛和44场季后赛,场均贡献14.9分、5.1个篮板和2.8次助攻,帮助球队实现了2022至2024年的三连冠,并夺得全运会金牌。
从贡献角度看,作为锋线主力,他完全达到了可以退役球衣的标准……
他的离开让不少辽篮球迷感到震惊和不舍,这种情感上的反应是很自然的,很容易理解。
但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是CBA资本化浪潮的一个缩影。
我们不讨论交易本身,也不打算分析上海队的争冠前景。
来谈谈更大的背景。
如果放在十年前,张镇麟这种级别的球员想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俱乐部和体育局都不会轻易放人。
那么为什么近几年交易越来越频繁了?
分析一件事,不能只看表面。
昨天老帝已经说过一句话:转会市场看起来热闹,其实是国企球队在挥舞钞票。
目前CBA有哪些国企球队?
上海、首钢、北控、山西、山东、青岛。
这六支球队,都是上赛季的季后赛队伍。
职业体育中,钱不是万能的,但不花钱绝对不行……
球迷在赞美人员流动时,有没有想过:当联赛只剩6支国企球队能参与“军备竞赛”,品牌价值会变成什么样……
国企球队能给球员提供的待遇,远不止顶薪工资那么简单。
所以,它们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这一点,杨鸣早在节目中就对马健提过。
“请问马指导,民企和国企怎么竞争?您觉得陈盈俊能来辽宁队吗?”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地主球队还有余力。
如果浙江广厦未来交易胡金秋、孙铭徽,大家也不必感到太意外。
他们今年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拿下了队史首冠和浙江篮球首冠,固然值得庆贺,也会获得不少奖励。
但问题是:球队自身的造血能力有限,老板的动力还有多少?
如果真的发生了交易,有机会得到胡金秋的,很可能还是国企球队。
CBA大多数民营俱乐部的母公司主营房地产或相关产业,经济下行导致资金链紧张,无力持续为俱乐部提供资金支持。
所以只能通过降本增效、交易主力球员来求生存,然后再谋求发展。
能有球员卖出,已经是不错的局面了。
比如张镇麟给辽篮带来了可观的转会费。
如果有球队对其他球员感兴趣,辽篮也可以考虑放人,前提是转会费“足够诱人”。
大家想想,就连得到体育局大力支持、球市火爆的辽宁男篮都走到了这一步,其他球队的处境如何?
未来如果有球队解散或被迫退出,也不必感到惊讶。
因为篮球走过的路,足球早已经历过……
广东球迷没必要嘲笑辽篮,辽篮也没必要嘲笑广东,毕竟都是民营球队,都不容易。
大家怀念的CBA辽粤大战,很可能将成为历史。
这背后,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比如广东宏远,是如何崛起的?它是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
当时,林叔既有钱又喜欢篮球。
因此吸引了辽宁、湖北、吉林、河北等地的许多球员。为了多赚钱,甚至不要求编制,代表人物就是宏远王朝的缔造者李春江。
广东宏远的崛起,正是广东作为经济前沿阵地腾飞的体现。
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运营俱乐部只是母公司全国广告的手段,赚的并不是篮球的钱。
而现在房地产的状况,懂的人都明白……
所以,我们的体育环境非常特殊。
不能用NBA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大额交易。
那该用什么眼光来看呢?
多了解了解中国足球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