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永报道 7月21日至7月27日,第二届“百年名校杯”小学组比赛在启东举行,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16支小学校园足球队伍汇聚在江苏启东市,这是比赛的交流,也是友谊的传递,当然也少不了经验的分享。在此次“百年名校杯”小学组比赛期间,本报对16支参赛球队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跟踪,总结发现,先进理念在此汇聚,相关模式值得全国小学在发展校园足球时来学习。
“每周都有足球课,每个班都有球队”几乎成为目前校园足球的标准,闯入本次“百年名校杯”决赛的南宁市桃花源小学则进一步创新:在班级联赛中,首节比赛和第二节比赛的阵容要完全不同,以此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第一届“百年名校杯”小学组冠军济南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专业校队之外,还有普通校队,除了作为后备队,更重要的是引领班级联赛的发展。
在足球社团建设方面,郑州市郑上路小学足球社团采用“理论+实战”模式,赛前针对性制定战术,赛后复盘总结,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足球社团也是各校园足球学校的普遍配置。
在体教融合层面,郑上路小学构建了涵盖足球技能训练、战术理论、解说员培养等多元化课程体系。重庆市南开小学的屈强老师作为市级足球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出版了《重庆市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指南》一书。
在足球文化氛围方面,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通过足球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等活动,普及足球历史与规则,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创作足球主题手抄报、参与足球征文比赛,深化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厦门市人民小学结合英语节举办足球嘉年华,通过“足球明星英文介绍”“足球主题数学建模”等形式,实现体育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以“快乐足球转动梦想”为核心理念,构建特色足球文化生态,比如仪式感塑造,新生入学礼赠送定制足球,毕业礼设置“足球成长档案”展示训练轨迹。
杭州市学军小学则专门研发了一门拓展性课程《足球绅士》,旨在提升球员“规范的文明礼仪、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丰富的人文情怀”。该课程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曾面向全市15000名教师进行推广。重庆市南开小学的韩强老师组织同仁编写的《快乐足球》校本教材被沙坪坝区评选为精品课程。
在硬件设施方面,灯光球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2021年,杭州市学军小学建设了专业级别照明系统,以满足夜训需求。南宁市桃花源小学也为球场配置了灯光,确保更多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训练。此外,不少学校千方百计地为孩子们修建球场,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中关村一小修建了一块漂亮的8人制足球场。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由于场地不足,长期在工人文化宫租用了两块场地。
针对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是此次“百年名校杯”参赛球队的共识。
桃花源小学的不同年龄段理念为:U8年龄段为启蒙阶段,主要是以玩代练,通过玩耍培养兴趣;U10年龄段,游戏与技术相结合,进行停球、传球、带球、运球过杆,跑位和传球精准度训练等训练,还包括速度及耐力训练;U12年龄段,以赛促练,训练中则通过对抗训练渗透战术思想,强调配合意识、团队意识,提升技战术素养。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则有系统的课程设计:低年级开始接触足球基础技能,如传球、带球等,并逐步学习战术意识;三四年级进行简单的攻防演练;五六年级深入学习边路进攻、区域防守等战术。
科技也开始被运用到校园足球发展中。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引入运动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穿戴设备监测队员心率、跑动距离等指标,实现训练方案的精准优化。
来自呼和浩特的锡林南路小学参与本次比赛的是15/16年龄段球员,即上个学年二三年级的学生,比其他队伍平均年龄小2到4岁,小组赛期间经常遭遇大比分失利,但在13到16名排位赛上,他们4比0击败了平均年龄比他们大2岁的对手。
锡林南路小学拥有完善的梯队建设,其校队建设的历程是:从此前的单一校队变为两级梯队,又经过多年摸索从两级梯队变成了如今的三级梯队。如此完善的梯队建设,让他们不断获得赛罕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冠军。
闯入决赛的南宁市桃花源小学,同样实施的是三级梯队建设,且是三级6支梯队的建设,即12岁、10岁和8岁分别组建了2支男队和1支女队,总计9支校队。杭州市学军小学则建有一年级普及班、二年级丙组、三年级梯队、四年级乙组队、五六年级甲组队、女子队以及“雏燕班队”共10支球队。夺得2024年“2034”杯冠军的陕师大附小同样构建了完善的梯队体系,现有男女足校队成员共100余人,按年级梯队进行建设,分别由一年级、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学生组成。
在12年制学校层面,衡阳船山英文学校除了组建自身的校队之外,还和青训机构合作组建了一支足球联队,吸引其他小学的优秀学生加入队伍之中,这支联队最终也会在初中的时候加入衡阳船山英文学校,这是一种兼顾体系和贯通的培养模式。
教练员是校园足球队伍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目前一般有学校自有教练、聘任的专职足球教练,以及合作青训机构的教练。受到教师编制及聘任机制的影响,国内拥有完善自有教练体系的学校并不多,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往往学校只能组建一个校队,很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前所述,很多学校都有完善的三级梯队建设体系,因此与青训机构合作几乎成为许多小学的必然选择。
两支决赛队伍,郑上路小学和河南足球俱乐部深度合作,引入职业球员开展训练指导,打通校园足球与职业青训的通道。桃花源小学主教练林凯同样来自青训机构,在桃花源小学参与执教的青训机构教练更是高达8人。
济南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主教练王晖来自济南市天桥区的青训机构胜永足球俱乐部。昆明书林二小的总教练孙毅来自昆明恒烁足球俱乐部,此前曾执教过云南、上海的全运代表队,以及杭州绿城、丽江飞虎等职业俱乐部,目前也担任中国足协教练员讲师。率领球队赴启东参赛的主教练,则是孙毅的昔日弟子、如今已大学毕业的胡斌。
宜兴实验小学主教练蒋文锋来自宜兴周铁久腾足球俱乐部,学校培养的守门员周禹呈新近入选了U16国少队,参加了沈阳“和平杯”国际邀请赛。
需要特别关注的其实恰恰是守门员教练,这也是众多校园足球队伍的短板所在。此次“百年名校杯”半决赛,桃花源小学守门员杜民坤表现极为出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球员之一,和桃花源小学合作的青训机构中便有专职的守门员教练。
除了学校自身的校园足球建设之外,一个城市的赛事体系也非常关键,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所在的济南便是校园足球赛事的典范城市。
这项赛事的核心理念便是周中周赛主客场赛制。济南校园足球联赛以小学组为例,分为超级联赛和甲级联赛两个组别,甲级联赛又分为县区预选赛(区长杯)和市级总决赛两级体系,实际上形成了完善的三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
校园足球赛事安排在周中进行,采用主客场赛制,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其中。从竞技的层面讲,有观众的比赛和没有观众的比赛锻炼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足球比赛不限于足球,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学校各个社团轮流上阵,展现各自的才艺,足球比赛成为孩子们的节日。
这个模式正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以喀什市为例,喀什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主客场超级联赛总计111所学校参加,场次为768场,从今年的4月8日一直打到2026年的3月。
在校园足球实施周中周赛主客场赛制的基础上,各个城市周末的时间则进行青训赛事,即不限制身份的由青训机构或者学校组队参赛的青训赛事,目前国家层面也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全面推广青训联赛。
周中的校园足球主客场联赛和周末的青训联赛相辅相成,真正构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最坚实基础,这个模式,也值得国内所有城市学习和推广。